2)第445章 中秋【中二】_布种红楼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晒书,才惊觉已经到了六月初六。

  父亲生前最喜结交儒生,又常以身无功名为憾。

  故此自幼为我遍寻名师,希望我日后能金榜题名,以补全他此生最大的遗憾。

  然而……

  在父亲走后,我已经许久未曾正经读过书了,倒是随身携带的算盘已经包了浆。

  这时妹妹也看到了我,先是欢呼雀跃的往前两步,约莫是见我蹙眉,忙又摆出了一副淑女模样。

  我不由得莞尔一笑,心里的遗憾也少了大半。

  随口问起她最近有什么诗作,却不想竟得了十余首佳作。

  其中一首‘昨夜朱楼梦、今宵水国吟,岛云蒸大海、岚气接丛林。月本无古今、情缘自浅深,汉南春历历、焉得不关心。’最是出彩。

  不敢说是惊才绝艳,但十三岁的少年能有这等见识才情的,恐怕也并不多见吧?

  何况她还是个女子!

  我赞了几句,又忍不住感叹:她是男儿身,必能金榜题名。

  不想她却信誓旦旦的反驳:我若是男儿身,在此晒书的就是哥哥了!

  我忍俊不禁的大笑起来,却又不知为何有些酸楚……】

  这一段除了诗之外,基本上全是焦顺凭空编造的。

  但结合薛宝琴的性格,却又一点都不显得违和。

  薛蝌甚至恍惚中,真就以为曾与妹妹发生过这样的对话。

  而薛宝钗这时隐约瞧出了些门道,焦顺刻意强调薛蝌的父亲生前与儒生亲近,又给薛蝌安上了逼不得已弃文从商的标签,再加上宝琴的诗才……

  这是想潜移默化的扭转文人对薛家二房的看法?

  再往下看第四段:

  【隆源五年六月初八。

  今天在母亲面前失态了。

  盖因梅家突然来信,要求在年底之前送宝琴进京完婚。

  宝琴才十三岁,离及笄也还有两年!

  更何况母亲尤在病中,这时我怎么忍心把妹妹从她老人家身边带走?!】

  这是到如今最短的一段,却是情绪转变最大的一段。

  上一段还沉浸在失去父亲的忧伤,以及兄妹间美好的互动当中,这一段却陡然提到了梅家催婚的事情,让众人的心情也随之急转直下。

  【隆源五年六月初九。

  母亲说的对,梅世叔是堂堂翰林,焉能不知礼守礼?何况他当年困顿时,全赖父亲资助这才得以金榜题名,若没有迫不得已的原因,又怎会急着催促宝琴进京完婚?

  但母亲毕竟是在病中。

  故此我在回信中详细阐明了家中的情况,期望梅家可以宽限一段时日,至少等到母亲的病情好转之后。】

  第五段‘薛蝌’的态度明显又软化了下来,字字句句可见他对母亲的孝顺,又着重突出了对翰林的推崇,以及自家曾对梅翰林有恩的事实。

  这时众人也都隐约猜出了焦顺的用意,可靠这起居随笔一样的东西,真就能重创梅家吗?

  【隆源五年六月二十四。

  梅家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t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