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0255章 流放四千里_红楼之纵横四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在贾珉前世的经验中,东北虽然比较冷,但是,也远远不像现在人说的,冷得那么可怕。

  但是,后来仔细地研究了,才发现,如今人们传说的,确实没有夸大其词。

  原因就是大德王朝的这个时期,正处于地球历史上的小冰河时期,气候确实要比他前世的时候冷得多。这才相信了关于宁古塔极北苦寒之地传说的真实性。

  卜奎又在宁古塔以北一千多里,寒冷之说,更加确实了。

  大德王朝的流放等级,一共分为四级,是按照距离远近来划分的。

  第一级,叫做附近。这个附近,可一点儿也不近,是两千里。也就是说,要距离原籍两千里。

  第二级,叫做近边,意思是比较近的边疆。是两千五百里。

  第三级,叫做边远,是三千里,这个就比较名副其实了。

  第四级,叫做极边,是四千里。

  贾珉要去的卜奎,就是四千里之外的极边。属于最高的一级了。

  为了确定流放的等级,朝廷专门制作了《流放道理表》来作为参照,根据犯人原籍距离流放地的远近,来确定等级。

  这种远离原籍的空间上的隔绝,不仅是肉体上的惩罚,在精神上,也是一种巨大的折磨。

  中土之人,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,即使外出了,远在天边,也要叶落归根。

  离开了熟人社会,把人流放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,让你整日在乡愁和亲情的煎熬中度日,再加上物质上的匮乏,繁重的体力劳动的摧残和理想的破灭,说是生不如死,一点儿也不为过。

  别说到了配所如何,即便是路上,都是一场地狱之旅。

  在路上的时间,朝廷是有规定的。一天要走上五十里。

  若是体力不错,天气正常,路况尚可,走上五十里,还是能够做得到的。

  问题是,时常做不到。

  从体力上来说,官府给每个流人每天的粮食定额,只有八两。若是十五岁以下,就减半。

  这个定额,其实只能保证流人不至于饿死,还得保证是没有克扣,全额得到的情况下。若是想有充足的体力赶路,就得家里格外出钱给押解的官差,买一些食物了。

  同时,由于不能按期抵达配所,押解的官差也是要受罚的,所以,官差就得拼命地驱赶犯人赶路。犯人就得透支体力。

  许多人,就因为这个原因,累死在了路上。至于冻死、饿死的,被野兽吃掉的,都是常见的现象。

  还有一种折磨,就是路上一直是要戴枷的。戴枷本身就行动不便,若是赶上下雨天,枷板湿了,就更加沉重了。

  所以,能够活着抵达配所的,就算是命大了。

  初八那天晚上,押解犯人上路时。那些犯人还有很多人不满,埋怨大过年的,就要上路了,有的嘴里还骂骂咧咧的。在大兵的言辞训斥下,才不敢吱声了。

  后来他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t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