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九十章 脱盐与检田_纳米崛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素成分,最好都维持合理的比例,而不是一棍子打死。

  三月份的华北平原,晚上还是寒风瑟瑟。

  车队的四十多人,用柴油供电车供电,用水也方便得很,直接从脱盐车的循环水管中放一些,如果是用来喝的水,公司准备了微量元素补充片,直接扔纯净水里面,就会变成人工矿泉水。

  而洗澡就用电热棒烧水,然后去脱盐车的脱盐舱中洗澡,因为这样不会浪费水,明天脱盐车作业时,这些洗澡水又会再次进入水循环系统。

  帐篷里面,电热炉上摆着鸳鸯锅,番茄汤底、辣子牛油汤底,他们的食材和生活用品,有专门的运输车保证。

  四个跟车队的女员工(通常是车队其他员工的妻子),切好了牛肉片、牛百叶,又端上鱼丸、肉丸、香菇、拍黄瓜等。

  李国力开始动筷涮火锅:“来来,大家别客气,张总也别客气。”

  “哈哈,大家吃吧!”张耀光夹起一块牛肉,往辣锅中滚了滚,这些牛肉都是他们公司自己屠宰的老奶牛。

  四十多人分成六张桌子,在各自的帐篷中涮火锅。

  这种生活方式,可能会成为他们的常态,因为脱盐车队的作业方式,注定他们不能随便离开改造区域,除非该区域盐碱地改造完成了,才会前往下一个区域。

  对于这些员工,他们的工资也相当高,基本都是初级3的技术工,底薪6000起步,加上野外作业的各种补贴和加班费,每个月都可能达到上万。

  第二天,天刚亮。

  众人就开始作业,昨天提前通知过来的农户,定好了各自的土地,改造工作和昨天一样。

  挖土、过筛、注水、脱盐、脱水、混土、回填,在一系列工序下,一亩亩盐碱地,重新变成了可以耕种的农田。

  那些农户也是看了一眼,便失去了兴趣,感觉这个所谓的盐碱荒地改造,非常不靠谱。

  对于农户们的心态,张耀光也是看在眼里,只是这种事情,一味地解释是没有用的,只有拿出事实,才可以让农户彻底信服。

  整个张家村,签约的盐碱地面积,只有120亩左右,在加班加点下,大概三天左右,就可以完成全部的改造。

  而农业医生公司这边,吕保家带着那些实习员工,也来到了张家村这边。

  “张总,这一片就是改造完成的土地吗?”

  张耀光点了点头,指着笔记本电脑上,他们的农田管理系统是内部通用的。

  改造完成的签约荒地,会由之前的黄色,变成绿色斜条纹,上面的小旗子,代表每一户的数据库链接,这些数据车队完成改造后,必须及时上传数据。

  看了系统信息后,吕保家转过头:“文斌,你带人进行抽样调查,另外给签约农户的其他农田,也进行一次土壤抽样。”

  “没问题。”

  秦文斌将所有人,分成三人一组,带上土壤钻孔器、样品储存瓶、笔记本电脑等。

  在农田管理系统中,签约农户的其他农田基本信息,也被录入了数据库中。

  加上现在开春,不少农户都在忙碌。

  根据相关信息,和北斗卫星定位的对比,来到了一片农田中。

  刚刚翻好农田的张有德,也非常好奇,这些娃子在干什么,又看又问了十几分钟,还是感到迷迷糊糊。

  干了一辈子农活,他对于种田也是凭经验,现在听到什么酸碱度、微量元素、腐殖质、微生物,真的是一脸懵逼。

  秦文斌在田地中,抽取八处土壤样品,每一处都分表层、中层、深层。

  又问了张有德,在片土地往年种植什么农作物,发现往年是种植花生,这些数据都需要录入。

  因为数据越完整,对于土壤的综合评估,会越完善和准确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t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