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六百九十八章 进化(一)_纳米崛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技术不是当前人类的科技水平,可以攻克的技术。

  引力对于人类异常重要,看起来现在联邦已经在近地轨道建设了大型空间站,又在月球建立了广寒宫市等基地。

  但事实上,联邦仍然没有办法完全脱离蓝星的限制,这其中的关键性门槛,就是联邦无法百分百模拟蓝星的引力。

  就是这个问题,限制了联邦进军宇宙的脚步。

  如果联邦攻克了引力的限制问题,凭借联邦此时的生产力,别说开拓月球了,哪怕是开拓火星、木星卫星,都绰绰有余。

  “黄院士,我虽然看好这个方案的未来,但是过渡体该如何研发呢?”3069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石超民询问道。

  “是啊!”

  “制造克隆体倒是不难,难的是如何改造和控制克隆体。”

  “另外就是如何隔离两者。”

  一众研究员各抒己见,显然他们已经理解其中的技术难度,目前联邦的克隆技术还可以,克隆一个灵长类生物,成本和时间都相对可控。

  但是这其中的道德伦理问题、失控问题、感染问题,都非常棘手。

  道德伦理问题还可以通过一些限制,加上只是将克隆体用在自己身上,估计很多人可以接受得了。

  但失控问题、感染问题,就非常麻烦了。

  毕竟过渡体相当于一个随身生化实验室,被病毒细菌感染后,如果过渡体也无法扛住,那宿主又如何保证不被殃及池鱼。

  这其中的巨大风险,让不少研究员都心存疑虑。

  “我知道大家的担心,但技术在进步,我相信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,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。”黄修远信心十足的说道。

  众人面面相觑,虽然黄修远是联邦学界的顶峰之一,研发了非常多核心技术。

  但权威不代表真理,这句话可是黄修远自己经常说的。如果没有合理的说法,其他科研人员可不一定会信服。

  北方转基因研究所的马士庭研究员问道:“黄院士,您是纳米技术的权威,我想知道,现在联邦的纳米技术,可以达到哪个程度?”

  黄修远解释道:“我们顶尖的纳米技术,在结合半导体、软件方面的技术,可以制造出直径120纳米的多功能纳米机器人。”

  “120纳米?”

  他接着补充道:“是的,120纳米是当前最小尺寸的纳米机器人,这种纳米机器人可以做一些高难度的操作,其中不少操作的精度,可以达到原子级。”

  说完,又调出一部分技术简报,发送给在场众人。

  “如果达到这个程度,未来10年内,纳米机器人应该可以应用到过渡体中。”

  另一个老院士下意识的抬了抬眼镜,才发现自己处于虚拟状态,他仔细翻了一遍纳米技术的简报后:

  “修远,纳米机器人植入人体的技术,预计10年内可以成熟吗?”

  “差不多,其实现在纳米机器人,已经可以初步植入人体内部了,就是功能相对单一,控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但按照我们的发展速度,10年内进入实用阶段,我多少还是有把握的。”

  黄修远胸有成竹的回答,让不少人放心了不少。

  其实他们对于黄修远,还是非常有信心的,联邦有今天的成就,和黄修远这些年来的高瞻远瞩,有直接的关系。

  如果不是事关重大,他们不会如此苛刻。

  虚拟会议继续着。

  众人围绕着如何实现过渡体的全部功能,展开了激烈的讨论。

  纳米机器人技术,结合克隆技术、转基因技术、人造器官技术之类,这其中有很多细节,需要他们进行完善。

  虚拟会议讨论了三个多小时,众人还意犹未尽,不过考虑到不是研究员,年龄偏大一些,黄修远还是宣布休息一天,明天再继续讨论。

 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(ω`)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t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