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六百六十七章 变化(三)_纳米崛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子多数是去旅游的。

  等待了一个多小时,他们订购的航班已经到了,是春秋航空公司旗下的新型国产客机,这是去年年底刚刚完成测试的第一批商用飞机。

  飞机是商飞和燧人系合作打造的,代号是“腾飞—2015”,这款飞机本来是去年七月份,就可以上市了。

  不过后来黄修远押后了上市,主要是为了修改一部分内部的配套设施,才拖延了四个多月。

  腾飞—2015型商用飞机,是一款大型运输机,采用了新一代的安全型N30燃料,N30是N20的改进版,能量密度和N20差不多,但是安全性高了一个量级。

  而爆轰火箭发动机,也经过一系列的改进和优化,不仅仅能耗降低了%,控制精度、爆轰的共振效应之类,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。

  该款飞机的最大载客量可以达到850人,不过经过研究后,为了保证安全,最大载客量被限制在450人。

  上了飞机后,第一次搭乘国产飞机的戴小海,有些好奇的四处张望着。

  眼前的乘客舱,与之前的波音或者空客客机,有截然不同的风格。

  一个个独立的乘客座位,模样有些像一个圆筒型。

  其实这些乘客座位,就是一个个独立的逃生舱,一旦飞机出现事故,可以迅速合拢关闭,变成一个逃生舱。

  逃生舱呈圆筒型,里面包含一个座位,以及降落伞系统、缓冲和漂浮气囊系统、维生系统、通信系统等。

  这也是为什么,本来可以容纳850人的载客量,被削减了一大半,就是为了加装这些逃生舱。

  虽然飞机的运输量堪忧,但在当前的交通工具中,仍然是速度最快的,也是最方便的洲际运输方式。

  特别是对于大中华这种控制区跨度极大的势力,飞机仍然是最快长途运输方式。

  但飞机运输存在的一个大问题,那就是安全性。

  哪怕是经过无数次的惨烈空难后,飞机仍然有失事即死亡的尴尬局面,这也是黄修远等人很少坐飞机的原因之一,就算是坐飞机,也只能坐专机。

  那导致民用客机的事故低生还率的原因,究竟是什么?

  难道民用客机真的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局面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

  既然可以改变出事必死的局面,又为什么飞机制造公司也好,航空公司也罢,都没有改进这方面。

 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。

  就一个字——钱。

  毕竟航天领域的运载火箭,都有逃逸塔,而难度低一个量级的民用飞机,不可能连一个逃生舱都做不出来。

  可以做得出来,却不代表资本家会做。

  因为逃生舱的成本太高了,就以腾飞客机的逃生舱来讲,要给所有人配备一个逃生舱,平均每一个逃生舱的综合成本,将达到134万华元。

  腾飞客机的乘客(450)加机组人员(15),一共是465人。

  这需要增加大约亿华元的成本,同时还要减少400个载客量,这对于航空公司而言,简直是要他们的老命。

  也就大中华这种特殊的情况,才有可能推行逃生舱,确保每一个乘客的安全。

  国外的航空公司基本不可能这样做。

  当然,目前腾飞客机也只能在大中华的控制区内飞,倒不是其他势力卡适航证,而是N30燃料不能泄密。

  不过商飞已经在设计燃油版的爆轰火箭发动机,估计在2018年前后,可以推出一款燃油客机,用于国际航班。

  其实航空公司采购腾飞客机,投入运行后,还是有可能收回成本的。

  因为腾飞客机的速度可以达到倍音速,而相同航程的燃料成本,却只有燃油机的21~26%左右。

  加上飞机的设计使用寿命,可以达到40年,如果保养得好,更换一部分零件,可以延长到60年左右。

  另外由于配备了逃生舱系统,腾飞客机的机票非常抢手,航空公司运营得当,还是可以赚钱的。

  谢谢各位亲的支持(ω`)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t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