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百零八章 卫星城_纳米崛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责人。

  一旁的王勘老院士,看着忧心忡忡的张明流,小声的安慰道:“明流,别担心,长11测试过几次,我们还做了应急预案,不会出问题的。”

  但是张明流还是难以冷静下来,毕竟长11运载火箭,是第一次执行发射任务,谁都心里没底。

  见此,黄修远岔开话题:“张总工,听说你们打算和我们公司合作?”

  听到合作的事情,张明流立刻上心:“是的,像太阳能电池板和温差发电,我们的卫星就用得上,还有你们公司的芯片,都可以考虑合作。”

  几人也讨论起来。

  新型太阳能电池板在外太空的工作效率,由于没有大气层的削弱,可以达到最大效率。

  同样在热电材料上,可以应用于卫星内部的零部件快速散热,以及同位素核电池的发电。

  讨论了半天,张明流又说到了这一次发射任务上。

  “王院士,我还是心里没底,这一次发射任务,还多另一个设备。”说到这里,张明流就有些无语和郁闷了。

  “呵呵……”张培材院士有些尴尬起来。

  张明流之所以怨念十足,主要是因为这一次发射任务中,长11运载火箭有两个“乘客”。

  一个是实践12号卫星,另一个乘客,则是前哨1实验卫星。

  这个前哨1实验卫星,其实鹊桥中继卫星的测试版,由于长11的同步轨道载荷达到吨左右,而实践12号卫星只用了三分之一左右的有效载荷,剩下的有效载荷,航天局打算充分利用起来。

  于是就有了前哨1实验卫星的出现。

  黄修远听了这个事情后,也是一脸懵逼和无奈,老一辈的科学家们,在做事情上,往往都是追求实用性和性价比。

  在他们看来,长11还有5吨左右的同步轨道载荷,如果不充分利用起来,简直是暴殄天物。

  翻了翻相关的资料,他发现前哨1实验卫星的设计,也非常简单粗暴。

  由于有效载荷富余太多,张培材院士他们的方案,是将有效载荷变成芯二级。

  也就是说长11运载火箭的箭体,是由芯一级—固体燃料、芯二级—液体燃料+前哨1实验卫星、芯三级—实践12卫星,这三个部分组成的。

  由于N20固体燃料的比冲高达860左右,基本上芯一级的动力,就足以将吨的芯二、三级,送到预定的轨道上。

  如果一切顺利,还有大约10~15%的燃料富余,足以让芯一级,利用剩下的燃料,强行返回蓝星大气层内。

  就算是赞同性价比发展思路的黄修远,也忍不住提醒道:“张院士、王院士,这一次发射任务的项目是不是有点多?”

  “放心,我们还是分的清主次的。”王勘院士倒是信心满满。

  张培材院士解释道:“芯一级足以保证实践12到位,而前哨1和芯一级的回收试验,就算是不成功,我们也不会有太多损失。”

  “那好吧。”黄修远也没有办法,毕竟运载火箭都装配好了,发射时间都公布了,除非遇到不可抗力,不然不会取消发射任务。

  对于这一次的发射任务,黄修远并没有太过于关心,他过来这边,也是恰逢其会罢了。

  他受邀过来的主要目的,其实是另一件事情。

  由于近期燧人系的科技发展迅猛,特别是在材料学上,更是硬生生,将华国材料领域的水平,拔高了一个大阶段。

  航天领域对于材料的要求非常高,张培材院士等人的新项目,就遇到了不少难题,所以特邀黄修远过来,希望可以给出一些解决的方法或者思路。

  走出长11运载火箭的总装配车间,在张培材的带领下,一行人来到隔壁的另一个装配车间。

  这里同样陈列着一枚运载火箭,只是体积比长11大了一圈。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。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: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t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