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乐章 唤醒之诗(12):试琴_旧日音乐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能会打品,可以试试再调下琴颈调调,磨下品柱不确定这样会不会影响演奏泛音的质感,主要是有些问题,在乐器制作阶段就已经定型了……”

  ……这人,肯定不是生手!老板一愣,重新打量范宁。

  老板附和一声,墨镜下的嘴角咧开,他觉得这位衣着破破烂烂的大男孩应该不是个生手。

  歌词上,它的文本诗篇多由大文豪创作,如这里的巴萨尼,前世的雨果、歌德、海涅或莎士比亚这一级别的人物——光是排出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,就可以想象出其文学性的门槛极高,与民谣意义上的“词作家”不可同日而语。

  作为与钢琴、小提琴并称为“世界三大乐器”的古典吉他,其音质醇厚、技巧艰深、变化万千,可以胜任伴唱、独奏、重奏和协奏等多种严肃音乐场合。

  最重要的一点,它具备杰出的多声部演奏能力,较之于钢琴不遑多让。

  其实她觉得30镑有些小贵,因为这直接在献礼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大半,但是一位游吟诗人怎么能没有琴呢?

  范宁取下眼前的这一把,弹响六根空弦后,又依次在12品的位置落指拨弦。

  “舍勒先生,您随意挑。”

  这是符合当下趋势的主流之选。

  “舍勒先生肯定是一位真正的游吟诗人,不然怎么眼光和动作会如此准狠,可是,这把琴竟然要50镑……”

  范宁又弹出了几颗空灵的音符。

  既然是“歌曲”,自然有歌词、伴奏、段落结构这些元素,但艺术歌曲和民谣有三点本质的区别:

  “艺术歌曲”这一体裁起源于中古时期的市井民谣,又更多地受到了西大陆的尚松影响——一种四至五声部的世俗无伴奏合唱——这让它演变得日趋专业化。经本格主义技法的发展,又经浪漫主义文学的滋养,它早已经是严肃音乐而非市井音乐的范畴了,北大陆西大陆的声乐专业科班生,在校期间就会接受繁多的艺术歌曲训练。

  戴着墨镜的矮子店主不知何时已出现在两人后方,面对范宁目光所停留之处,开始了自己滔滔不绝的介绍及报价。

  “全实木板,奥克锡达尼亚云杉木材质,具备理想的声响强度与重量比例,音色稳定易于控制……伟大的游吟诗人塞涅西诺曾多次推荐进阶者使用这一型款,您只需付出30镑就能拿走它,额外赠送一套琴弦。”

  但不过两分钟后,他又恢复了推销的热切态度,对着范宁怀里的新目标继续介绍起来:

  “全实木板,进口塞达尔雪松木,高纯白银品丝,珍珠贝镶边,音色明亮热情,额外赠送一套琴弦加卷弦器,这一款的价格是50镑,您看上的都是好货。”

  在南大陆,除却外来的严肃音乐家,只有正牌游吟诗人才能驾驭其创作,也只有专业歌剧演员才能真正呈现出其中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t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