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319章 《c小调第二交响曲》,I_旧日音乐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有人忘记了。

  在卡普仑快走到指挥台时,唯独唱片公司的技术人员反应了过来,按下了启动录制的开关键。

  卡普仑把总谱搁到了谱架上,打着冷颤翻开封面。

  一小会的动作,背部已经冰凉一片。

  他从指挥台的孔洞里抽出了一根十成新的,几乎没人用过的公共指挥棒。

  这个动作让乐手们条件反射般地执起了乐器,听众们开始清理最后的零星咳嗽声。

  卡普仑双腿在颤抖,但他的右臂凝重而稳定地将指挥棒举了起来。

  二三十个声部的动机、和声、对位关系和表情术语在他脑海中闪过,这些平日演练了无数遍的画面一泻千里又剖决如流,最后停留在了与作曲家本人的对答片段上。

  “这里的开场气质该如何呈现,才能让听众感受到所谓‘威慑感、审判感、史诗感’?”

  “如果说《第一交响曲》引子是‘悄无声息地降临渗透’,那在这里,你不妨试试‘从寂静中突然撕扯而出’。”

  胸膛上下起伏,卡普仑缓缓闭眼又睁开。

  手腕在空气中绕出提示拍,然后轻而果决地往下一探。

  突如其来的不安震音被弦乐组倾泻而出,从ff的力度跌落为强弱不稳的背景。大提琴与低音提琴以更强的fff力度,奏出粗犷有力的c小调“诘问动机”片段。

  第一乐章,葬礼进行曲,庄严的快板。

  狂暴、不安、极具戏剧性。

  听众觉得自己的灵魂瞬间被击穿了一个口子。

  生而为何,生而如何,又有何种过往值得被铭记?

  “诘问动机”以断裂的形态做初次运动,极端静止与极端快速穿插结合,闪耀着锋锐气息的黑色光芒。

  某种预示性的画面莫名从听众眼前浮现:黑暗笼罩的寂寥墓地之中,突然辉光破晓,土壤皲裂,石碑颤动。

  现实中不可能发生之事。

  但这个画面似乎只是倒叙的剧情,很快就随引子结束而淡褪。

  乐曲进入呈示部。

  “如果死后之景可以亲眼目睹,我希望能看到自己庄严地躺在花环和花朵之下。”

  作曲家手稿扉页上的某些话语在心中一闪而逝,他左手给出示意拍点,双簧管与英国管(中音双簧管)奏响第一主题,从全音符开始,呈艰难的长线条向上攀升,带着几分肃杀的拷问意味。

  单簧管、圆号与小提琴接连叠置进入,而低音提琴的“诘问动机”,始终在阴影之下游走扫荡,形成疾风骤雨般的复调对位。

  连接句,全乐队进入连续下行。

  两小节灰暗小调音阶,再两小节更紧张的半音阶。

  和声的色彩冲突绷至极限,天际出现了定音鼓轰隆隆的不安滚奏。

  “嚓!——”

  双臂上扬带出的痛感钻心剜骨,以此换得大小军鼓齐齐砸落,二三十根铜管仰天咆哮,大锣与大镲叩击出石破天惊的刺耳声响。

  卡普仑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t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