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21章 七种“格”(4K二合一)_旧日音乐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均采用隐喻法,以对应大宫廷学派“七重门扉”神秘学理论中的名词——

  第一高度:“飞蛾”。在范宁理解中,这一高度所对应的世人认知,大概接近某位“开始在艺术职业生涯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”的人,成为“飞蛾”意味着他将和千千万万同样的人一起,以渺小的姿态投身对崇高事物的追求,燃尽灵感在所不惜。

  相当一部分在同行和欣赏者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乐手、歌手、画师、诗人,勤恳的作曲者和指挥者,学院派经验丰富、资历深厚的教师,极少数学生时代的天才,都在这一层次。

  “飞蛾”和不入流的“格”本质区别在于,前者接受了完备的艺术理论与实践训练,在某个领域内具备富有深度的见解,前者的艺术理论能影响人,艺术传授能教育人,作品或演绎能打动人,而后者不能。

  第二高度:“新郎”。大致对应世人所认知的“青年艺术家”,也包括很多德高望重的“老艺术家”、“老教授”、“老学者”,早在此前范宁就无意发现,图伦加利亚语中的“新郎”和“播种者”为同一单词,它意味着此人已开始向世间输出带有个人烙印的东西。

  “新郎”和“飞蛾”的本质区别在于,前者已经开始遵循自由意志,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,并取得了一定范围的受众认可,从艺术“匠人”变成了彻底意义上的艺术“家”,而后者没有且不能。

  第三高度:“持刃者”。大致对应世人所认知的“著名艺术家”。它意味着艺术家已将虚无缥缈的自由意志化做持在手中的武器,并决心以战斗的姿态,造就自我和世人的本质改变。

  “持刃者”和“新郎”的本质区别在于,前者已经形成了成熟而强烈的个人风格,艺术名誉响彻自己的国度并幅散世界,而后者没有且不能。

  死后仍可维持在这一高度,或从其他高度滑落至这一高度的人,他们的作品及成就会被记载在具有检索或索引功能的文献上。能在范宁前世的IMSLP乐谱收录网或《音乐圣经》一类的工具书上找到名字的,至少是“持刃者”作曲家;那些去世了好几百年,还能在互联网的某个角落找到他一两张画作的图片的,至少是“持刃者”美术家。

  第四高度:“锻狮”。大致对应世人所认知的“伟大的艺术家”。这是讨论组授予“波埃修斯艺术家”提名的高度,它意味着艺术家的作品或演绎已经具备了“伟力”,其风格可产生超越性的“崇高审美”。

  “锻狮”和“持刃者”的本质区别在于,在生前,前者的影响力已遍布世界,世俗意义上的财富和荣誉唾手可得,就算在死后一段时间,世界各地的民众也会自发掀起无数场纪念活动,而后者没有且不能。

  拿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t6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